按次付费的“三元健身房”是门好生意吗?

日期:2025-09-29 20:37:47 / 人气:27


上海按次付费的“三元健身房”盈利案例在健身圈传开:上午时段3元/时,下午时段6元/小时,晚上时段9元/小时,无人值守且依托政府房租补贴降低运营成本,目前已在上海开出几十家门店。从本质上看,这种模式更像是上海政府的惠民政策——政府拥有场地资产却缺乏专业运营团队,企业具备运营能力但需要低成本场地,双方合作实现互补,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性价比健身场地。其背后是上海对全民健身的支持、成熟的健身氛围及居民健身理念等多重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元模式背后的土壤:为什么是上海?
“三元健身房”的运营方“九回体育”隶属于上海洛合体育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2014年成立,擅长改造城市闲置空间为体育设施,2023年D轮融资后运营场馆超200家,具备规模化运营能力,代表项目包括洛克体育公园、外滩金融都市运动中心等。这种社区健身房主要服务周边居民,上午低峰时段吸引退休群体或时间灵活用户,从全民健身角度看,它更像“健身启蒙站”,以低门槛吸引“小白”用户,培育运动习惯后,为中高端场馆输送潜在客户。
事实上,上海并非首次出现此类模式。1997年起便有健身驿站,从户外智能驿站到室内社区健身房(含乒乓球房、羽毛球场等),2024年四平社区市民健身中心还推出“量身定制”服务,分设长者、青少年、中青年等不同驿站。据“上海市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平台”数据,2023年上海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完好率达96.65%,定期巡查率达96.33%,“三元健身房”是上海健身氛围与政府推动的必然结果。
规模化难题:商业与惠民能否达成一致?
“三元健身房”是公共资源与市场化运营结合的有益尝试,但更像“民生样板间”,而非可大规模复制的商业模式。从合作逻辑看,政府关切服务质量、安全风险与政策合规,流程较慢;企业诉求盈利空间、运营效率与扩张速度,双方诉求分歧难以满足资本扩张需求。同时,运营中存在明显短板:为降成本忽视卫生清洁,地胶污渍汗渍影响体验;部分用户反映停车费18元增加额外成本。
投资人士Alice指出,该模式作为民生工程有价值,但缺乏投资吸引力,无法解决用户生命周期短、服务差异化弱、扩张慢等核心问题。其客群定位模糊,试图同时吸引老年人与年轻人,两类人群需求差异大易引发氛围冲突;与小区免费设施相比缺乏价格优势,与乐刻等品牌相比缺少课程体系、社交属性与服务质量,制约了商业潜力。
低门槛之后,健身行业拼什么?
“三元”模式反映健身行业从“销售驱动”向“用户价值驱动”转变,但低价仅是引流手段,非核心竞争力。上海健身市场内卷严重,各品牌纷纷探索差异化路径:申驰健身核心商圈开5000平铁馆,年卡500元,依托创始人180万粉丝零成本宣传,配套APP实现一站式服务;金属狗(现名虾健健)24小时智能健身房,9.9元按次付费,年卡1000多元;健怪兽以999包月私教吸引用户,扩展多种模式近百家门店。
反之,日本品牌choco zap因器械重量不足、设施非健身核心需求,仅开7家店便沉寂。Alice以乐刻为例分析,其通过“平价年卡+免费团课”引流,再转化训练营、私教课,会员年花费远超年卡。若高频使用(每天2小时),三元健身房月成本约180元,与乐刻月卡价格相当,但体验感差距明显。对商业健身房而言,不依赖补贴、建立自我造血能力、精准定位客群、提升服务细节才是长久之道,三元健身房更多是推动全民健身的“启蒙者”,为行业输送有健身习惯的用户。

作者:亿兆体育




现在致电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亿兆体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