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投集团:三十年深耕,铸就超级国资投资传奇

日期:2025-06-09 20:51:19 / 人气:18


国投集团在迎来三十岁之际,回顾其发展历程,可谓波澜壮阔,在基金投资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中国产业变迁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三十年发展历程:从成立到壮大
前身与起步
1988年,国内市场经济改革方兴未艾,中央为探索投资管理体制改革、驱动经济发展,在国家计划经济委员会下新成立六大国家级专业投资公司,这便是国投集团的前身。1995年,为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六家专业投资公司一分为二,分别为国家开发银行和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国投集团的发展由此开启新的篇章。

基金投资开端
2009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国投集团设立第一只私募股权基金,由国投创新管理,第一笔投向先进制造业,正式拉开国投系基金的序幕。当时国内汽车零部件本土厂商崛起,汽车产业投资逻辑由合资时代迈向进口替代,车灯企业星宇股份进入国投创新团队视野。经过长期跟踪观察,国投创新果断投资星宇股份,2011年星宇股份成功上市,如今已成为国内车灯龙头企业,验证了这笔投资的正确性。

基金投资成就:规模与效益双丰收
基金规模与投资项目
国投集团旗下在管基金共50只,基金管理规模超过2700亿元,其中国家级基金有11只,规模超过2300亿元,占比84%,成为名副其实的基金“国家队”。截至2025年3月,国投系基金累计投资1175个项目,助力296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其中科创板上市143家,突破323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319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

基金类型与协同效应
国投系基金类型从单一股权基金扩展到覆盖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母基金、并购基金的全链条生态,形成“四创”(国投创益、国投创新、国投创合、国投创业)协同共进的局面。各基金聚焦不同领域,同频共振,发挥战略协同的乘法效应,形成核心竞争力。

投资策略与布局:聚焦国家战略与早期项目
服务国家战略
国投集团从成立之初就担负着以投资形式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服务国家战略发展、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使命和任务。围绕国家重大专项,国投系基金在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种业等领域进行重点布局。例如,在集成电路领域重仓278亿元,累计投资336个项目,加速国产替代进程;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低谷期领投比亚迪,系统布局多家关键企业,形成产业链生态。

早期科技项目投资
国投系基金投在“寂寞无声处”,三分之一出手在A轮前,B轮及之前达56%,高出行业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聚焦创投行业“痛点”,吸引带动更多社会资本。以寒武纪为例,2016年国投创业团队判断人工智能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竞争核心地带,果断领投寒武纪并持续多轮投资,成为其最大机构投资方,陪伴其至科创板敲钟。

面临挑战与应对策略:坚守使命与创新发展
挑战重重
近年来创投行业变化巨大,国投系基金团队面临诸多挑战。募、退两端前后夹击,募资端遇到资本寒冬,新设基金面临募资压力,市场投资情绪低迷;退出端高度依赖IPO已成过去式,退出压力明显增大。同时,投重投长能力仍有不足,产业链整合能力需提升,直接投资与基金投资深化协同联动存在难度。

应对之策
柴艳丽将应对挑战的答案归纳为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围绕国之所需,进一步增强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加大在新兴产业培育、关键技术突破等方面的投资力度。二是坚持专业化基金运作机制,保障高质量发展,完善用人、决策、激励约束和绩效考核机制,形成围绕已投资核心企业产业链上下游项目的研、投、管体系。三是坚持“基金投资 + 直接投资”产业培育模式,支持主业发展,建立产业链投资联合体,提升相关产业链投资能力,培育产业链投资生态。

引导民营经济与未来展望
《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实施,国投集团主动扛起服务民营经济的责任担当,将超过2/3的资金投向民营企业,形成国有资本与民营经济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国投系基金发挥“母基金 + 直投”优势,放大国家级基金投资效能,引导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展望未来,国投系基金归根结底还是要始终扎根于国家战略,足够专注才有足够的底蕴,走向远方。在变革的时代中,国投集团将继续秉持使命,应对挑战,不断创新,为推动中国产业发展和国家战略实现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亿兆体育




现在致电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亿兆体育 版权所有